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十. 神學擁抱心靈


 

在我看來,人類團體和與自然界將結為聖潔的團體邁向未來,否則我們雙方都會死於沙漠。

湯瑪斯貝瑞

基督宗教在統治和排外的衝動下穿越歷史。
它藐視拋頭露面的婦女、不信地獄的人、靜觀者、怪人,
更不在乎基督宗教以外的人。
除非他們見證到近在眼前和寬仁大方的厄瑪奴耳,
基督的記憶會不可思議地被扭曲

溫蒂法利

 

瓊‧齊諦斯特修女(Sr. Joan Chittister)在她的《肉軀的心》首頁寫道:「靈修生活中有個新問題;就是靈修生活的心靈。我們與生命當下的相處之道成為當代的心靈難題,而不是我們如何擔保我們的永生」(19981)。這段話寫在當時廣泛爭論的心靈話題,許多理論家正忙著區分 心靈 宗教。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宗教,至少不再進堂,更多的人自稱是心靈,不必然是宗教的。

瓊‧齊諦斯特區分靈修生活和心靈,前者是傳統基督宗教用來形容死後獲得救贖的希望,而後者則強調重新發現當下的神聖,以及跟著要如何負責地參與這項探索。這兩者背後有兩種世界觀,廣泛地影響到古往今來的神學。

靈修生活採用上有天堂、下有陰間(包括地獄)、以及地球夾在當中的三層宇宙;在這樣的配置下,靈修生活專為協助人從這個世界通往天堂居所,通常指來世。另一方外,心靈則採用整體世界觀,許多密契傳統慣稱一體(the oneness),人類為達成自己的救贖,反而真實地參與人間天堂的合作任務,成為天主的共同創造者。這也是整合我們當代科學和宇宙論的世界觀。在科學和神學觀點下,三層的架構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即便許多基督教宗派的信條想要將它作為認識世界的真正方式。

按靈修生活傳統的意義,它也是抵禦脆弱生命和必定死亡的堡壘。它保證儘管這世界充滿不確定性,永恆不死的來生會等待著我們。靈修生活因此假設此生基本上是有瑕疵的,我們無能為力使它變得更好,因此只好容忍到我們死亡解脫為止。今日,我們輕視這種是神學欺矇,心靈破產的觀點

從廣角來看,心靈一直是個複雜的主題。在兩極化的一端,宗教人士認為除非建基在世上的各大宗教外,心靈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宗教是先於心靈。在光譜的另一端,那些視心靈是大時代的稟賦,先於宗教幾千年,能夠被正式宗教接受或拒絕。我中意心靈先於宗教,也是本書概述真正賦予力量神學的基礎資源。

靈和意識

心靈在當代得以明顯的復甦,恰好是它回應當今世界的覺醒意識。我們一向假設意識是人類的思維和想像力,從頭到尾都在人腦內。今日,我們則以截然不同的眼光看待意識,它比人類的稟賦更大、更深。早在193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就宣稱:「我認為意識最為基本。物質是由意識衍生而出的。」物理學家朱德‧庫里萬(2017233)補充道:「意識並不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它是我們和是整個世界。」庫里萬還聲明這種看待和理解真相的方式,最好描述為心靈知覺(2017191)。

這種比較健全的意識宇宙觀是量子力學的核心,正如尼爾斯‧波爾(Niels Bohr)聲稱它與生命整體無法分割,息息相關,量子理論學家保羅‧利維在我們時代重申:「意識是種宇宙生成的特性,有鑑於宇宙背後的整體,暗示意識是宇宙的內在成分。就好似宇宙對自身充滿著好奇,透過自己的內在感性,能反映出自己」(201875)。

意識是整個宇宙的能量,或許最好懂成智能(intelligence,資訊),提供所有創造基礎能量的形狀和方向。在第六章中,我描述能量是偉大神靈外流的創造潛能。因此,意識可被理解為神靈的智慧,激勵並維繫神靈的創造力。我們在此交疊許多基本概念的:神靈心靈能量意識智慧。形上學的區分在此無關緊要。在萬物糾纏的量子宇宙中,首重的是通連,而不是區分清楚。

意識滲透一切事物。它是我們內部和周遭所有活體的基礎。在宏偉設計下,它衍生出一切物質和形體的存在和目的。催生所有潛能的是神靈的智慧。因而,心靈最適合理解為意識的運作的「宗教」智慧以及能使我們人類如何妥善地接受並整合意識的影響。

儘管宗教持續關注在統治和管理造物界的超越天主,然而心靈不是想要超越在造物界以外而是在造物界內部更緊密地聯繫上偉大神靈的意識創造力。儘管宗教偏好無中生有的天主,想盡辦法招攬大眾,心靈總是更加與演化神靈整合,誘導我們對我們存在的奧秘更加覺醒(意識)。這種幾乎新的神學分辨視野,它的核心與偉大神靈相契合。

故事人物

我們採用的方法學在調和心靈與神學上出現困難。作為正式的研究領域,神學鍾愛理性探討信仰寶庫(例如,來自聖經的啟示)所提供的真相。那些刻畫在聖經的真相基督徒大半年代都是以字面去理解。加上,以後短短幾千年的詮釋深受西方、帝國、父權文化的影響。

另一方面,心靈 在歷史中茁壯成長,這是人類著迷自己存在奧秘的亙古故事。此處的背景是地質深度時間,分辨視野的大小相當於整個造物界。分辨神話和故事中隱晦的智慧,要求的解釋也與一般的神學說法不同。分辨並不從我們人類的處境開始,而是從出生我們的宇宙/行星子宮開始。

不同的方法學對奧秘的天主反映出兩種的兩種截然不同認知。所有正式宗教公認的統治者天主君王,浸滿了許多以人為中心的投射,我們受造物以自己的形象設想出一位想要統治並控制所有受造物的神祇。耶穌往往被當成這類的父權神祇。另一方面,心靈則以偉大神靈開始,這種宇宙暗示激勵和賦予我們內部和周遭所有的活動。偉大神靈經常是非常個人而且又跨個人(不同於非個人),祂同時是造物界演化歷史的敘述者和故事。

我們是宇宙傳奇的後代。億萬年來,我們這邊一直在敘述故事。現在我們反倒成為這故事的參與者,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演化。所有跡象顯示我們正演化為新的自我認知,我們稱為意識(第七章描述)。我們不只是故事的另一章或特殊段落;相反,這故事嵌入在我們的存在和成形的結構內。我認為故事是偉大哲學探索解決我們真正身份的最可靠方法。

今日,敘述故事的藝術正在蛻變。神話故事向來非常依賴人類的想像力,受到今日社交媒體科技多樣劇情的強化。儘管社交媒體擴大我們想像的鋪成,那些轟炸我們感官的過量和不連貫影像令人手足無措。更深度分辨需要更敏感、細緻的回應。而且,分辨也需要聯繫那些代表我們時代日益擴大、越顯複雜的智慧群體。

語言經常令人失望;正如耶穌會學者羅傑‧海特神父說「心靈為神學用語提供測試的場所」(2019233n1)。古老直覺這種莫可名狀的感知和理解再次引領風騷,因而,冥想和其它強調內在、專注、靜默和獨處越來越流行。的確,這種內心成長和內在旅程的強調經常令那些宗教人士懷疑那些探索我們這個時代新興的心靈意識的人。

改變世界觀

我從本章開始就強調靈修生活與心靈不同。回到瓊‧齊諦斯特修女的引文,我想要詳盡地釐清這兩個被凸顯世界觀。靈修生活屬於上有天堂、下有陰間(包括地獄)、以及夾在中間出了問題的地球。靈修生活不斷地提醒活在地球上是那麼令人無法滿意,這就是天主創造它的方式。我們根本就沒打算寄居此地。我們唯一真正的家是天堂,在這地球之上和之外,因此靈修生活提供資源(1)協助我們安度此生並等待來生(另一世界)的到來,(2)持續提醒我們效忠教會是獲得永生的最佳機會。

在整部基督徒的聖經中,這種三層次的靈修生活俯拾可見,也散播在世界各大宗教中。聖保祿期望這個墮落罪惡的世界在他這輩子就該結束。事實上,聖史們(福音作者)也讓人以為耶穌認同這樣觀點。那些以字面解釋若望福音的人不能不注意到經常提及在上與在下,前者是永恆圓滿的天鄉,而下界則是暫時和表面的。

這種對造物界的矛盾心理不時浮現在基督宗教的兩千年歷史中。懺悔、克修和恆心祈禱主要針對來生而配置的,加上不停地以天主的末日審判來恫嚇大眾,這種嚇人的論調備受許多福音宗派宣教士的珍惜保護。對嚴厲審判的恐懼經常會瓦解對天主無限慈愛的希望。

心靈則另闢途徑,採納更符合現代科學和宇宙論的世界觀。那種三層的世界觀大抵上已被整體世界觀所取代。此外,從強調固定和不變轉移到不停生成的演化真相。[1] 心靈在此獲得全新的意義:

           它想要光榮那運作在整個造物界中的天主創造力,不只單單在人類生命中,至聖者因而被描述成偉大的神靈(見第六章)。

           它提倡對永遠誘導所有生命進入更複雜和更成熟的天主保持開放和接納

           它鼓勵要堅信天主無條件的愛。

           因此,與其(靈修生活)想要為我們的罪彌補天主(補償),心靈則努力分辨我們該如何無條件地去愛,就像我們被無條件地愛著一般

           因此,心靈邁向治癒和整體,針對所有的生命,不只是人類而已。

           與其隸屬天主(父權的意義),或被動地服侍上主,心靈則採合作和共同創造的說法。

           總之,儘管靈修生活提倡 逃避 方式(從涕泣之谷),心靈則鼓勵 參與,有時以「協助人間天堂」來表達。

心靈塑造神學

神學也提供不少回應。神學家向來認為神學優於心靈,尤其是那些屬於不同宗派的知名神學家。在新興的平信徒神學家文化中,人們發現對心靈持有較溫和的態度。我以心靈這章來結束本書,相信活力充沛的心靈是本書描繪第三個典範的核心,沒有這項心靈基礎,神學真理的分辨似乎不太可能。

本書採用以下許多要素來建構 心靈

首先,神學是以信仰寶庫開始,亦即猶太教基督宗教的聖經中的天主啟示。這種神學也聲稱是從流傳在基督徒好幾世紀傳統的神學洞見中汲取智慧和靈感。擬訂出這種教條主義的關鍵人物是一小撮羅馬(歐洲)的男性菁英;整整90%以上的人根本無法置啄。這種立場顯然在我們的第一個共存相依典範(第二章)和修正過的第二個帝國典範(第三章)中仍具效力

對第三種典範來說,這樣的理解啟示和傳統受時間和文化的太多限制。主要的焦點是那位君王上主,呈現在基督君王身上,廣受父權教會的認可和推崇。然而,在第二部分,我們就以神靈作為天主開始,透過整個宇宙的演化啟示天主(和所有生命)的意義。這也是心靈的起點,是 心靈聯繫神靈。這種聯繫不單單在人類,更以不同的方式隱藏在構成生命網絡的一切有機物當中。

其次,在這背景下,心靈推崇神靈為天主,這是人類對天主臨在最古老的理解。我們先祖經常被駁斥為異教精靈論(animism),他們是透過對世界的經驗分辨出既超越又內在的天主鑒臨。長久以來,人類是在自然視界共存關係(當代人已經失去大部分的直覺)中做出這種分辨。我們透過不斷地親近大自然,依循它開展的節奏共同生活,不知不覺地在演化的共同創造任務中與至聖者友好

第三,人類當中沒有人像加拿大的第一國家/原住民那樣生動地理解這種共生的心靈。他們早久就將至聖者命名為偉大神靈,因為他們採用了橫跨現代許多文化大致相同的理解(先前作品有較長的報導,2011)。這原住民傳統的核心重點是先要從生生不息的地球中分辨神靈的臨在和力量。

這種認知不該與泛神論(pantheism)或泛在神論(panentheism)混為一談。它與眾不同。藉地球本身將造物界的振動能量傳送給我們地球人,我們因而知道神靈是所有生命生成賦予能量的根源,並維繫造物界歷史中所知的一切生命形式。這創造能量由偉大神靈激發。隨著振動的能量,[2] 每項創作的衝動展開,包含創造者(天父)的創造能力,和充滿神靈的耶穌(見柏格,2015年)。

第四,人類似乎與生俱來就有心靈與神靈的聯繫,這是人類心靈對可能聯繫超越的基本渴望。一旦受到阻礙、瓦解、或損壞,有可能來自世俗或宗教的力量,我們就會遇上俗稱為邪靈的負面能量。從基督徒的角度,肯定和賦予力量道成肉生的主要代理人並不是耶穌,而是天主活生生的。正如本書先前提示,我們對耶穌的專注和對高高在上基督論(exalted Christology)的渴求更證實是帝國的包袱,嚴重地傷害第九章對道成肉生更深刻和廣泛的理解

因此,在神學上,我們需要達成協議,原始的道成肉生不是基於耶穌,而是奠基在我們稱為天主聖神的天主身上。這是一切的開始。李奧納多‧博夫甚至認為即便天主也起於同樣的原始真理:「天主也屬於神靈的領域;除此無它」(201560)。聖父聖子、和聖神的階梯或許並不像我們傳統所認為的那樣牢不可破。由於我們時代多元學科智慧的增長和進步,我們要恢復更古老的智慧,需要我們重新定義一切,甚至我們非常認識的天主。

聖經學者韋斯‧霍華德-布魯克在這評述中講到重點:「聖經中人類是充滿天主的泥土,竟然被柏拉圖和斯多噶學派取代為理性思維駕馭著動物的身軀」(2010473)。受到這種希臘化的影響,我們發展出歷史悠久的二元對立,弄得神靈支離破碎,扭曲我們對萬物的看法,包括天主鑒臨在我們內與周遭的理解。有許多等著修復、治癒和重整的東西。

邁向更整合的心靈

整合向來被認為是深刻心靈所渴望的成果。第二章所檢視的相依典範,設想整合只能靠耶穌死亡和復活的救贖大業來實現。這種整合在來生才能完全實現兌現,為此,我們活在塵世並不是整合的過程,而是等待真正地脫離苦海,逃往永遠幸福天堂的時期,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能促成這一切。

我命名 猶太-基督徒帝國典範 的第二典範(創造以色列耶穌教會末世),從個人盾厄的強調轉移到教會的救贖,只有教會才擁有真正的心靈,和成長與整合的資源。然而,整合總是得等到 末日 才能圓滿和完全實現,末日條款向我們保證天主最後將終結一切。

本章已經指出,演化典範標記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挑戰許多新的整合問題。回顧神靈能量創造演化降生心靈的輪廓,我們注意到它從神靈開始,並以心靈結束。心靈與神靈相遇是我所喜歡的其中一個心靈定義。在神聖與世俗、物質與精神的二分對立以外,還潛藏著一體,其中一切受造物充滿著神靈的能量。在此,我懷疑只有密契者才能真正地理解或欣賞整合更加透徹的邀請。

女性密契作家貝弗莉‧蘭則塔(Beverly Lanzetta)邀請我們進入這種整合沉浸,她寫道:

慈悲的心靈向常存的偉大神靈宣誓永恆不變的忠貞,既不評斷、拒絕、任性、暴力、反覆無常、漠不關心,也不毫不留情。我們由天主的愛所組成;我們慈愛的天主從不退縮。我們認識一位痛苦天主,承擔著我們小我的傲慢和耳聾……我們尊重天主的女性層面,同時致力在世上實踐天主的女性聖潔……我們發現所有的違犯真理都是違背我們內心的偉大奧秘。我們因此成為我們自身真理的挖掘機,從痛苦、困惑、和錯失機會的瓦礫中挖掘出心靈在哪裡以及如何被壓抑或否定的關鍵。我們生命中的所有驚奇和痛苦是我們的導師。它發覺內在的聖潔是透過心靈覺醒的過程、愛、和謙遜。(2018119–20

這種內在不只是個人的神聖內心。它是跨個人,超越整個造物界,從夸克和輕粒子到沒有限量的宇宙。神靈無遠弗屆、無拘無束。這不就是約翰‧卡普托如此優雅地表達的天主的顯現(the divine insistence)嗎?

天主是召喚的神靈,能出現並縈繞在任何地方。從宏觀來看,神靈穿越的大道,刻劃的大圓滿,沒有不可能的;祂是必然又是必須的……天主這種顯現,我們只能在物質、空間和時間中找到祂的存在。否則,身為天主還能在哪呢?……聖寵是存在的,聖寵會出現,卻仍屬於世界的恩寵。我整個理念就是重拾宗教屬於這個世界,宗教為這世界,這世界為宗教(2013131163346–47)

宇宙的創造能量是賦予力量神靈的原初恩典。演化是神靈散佈能量的漫長天主史,充滿創造和悖論的特性(如第五章敘述的)。創造的恩典不是關於從末日這邊逃到彼岸烏托邦天堂。這只是我們許多殘酷妄想中的一個。身為偉大神靈的共事者,我們的心靈完整深深紮根在生生不息的地球中。沒有死後的天堂,或其他我們可以逃往的地方。我們或者與這聖域達成協議,或者宣判自己的集體疏離

我們透過逐字理性閱讀真相,不再能分辨宇宙的意義,也無法理解我們存在和發展奧秘中的深刻意義。所有真理都是奧秘、隱喻,和象徵的,特別是神靈化育的解釋。整個造物界是比喻,處處都像福音中耶穌比喻的複雜和深奧。當代神學家稱為「詩文神學」的創作俯拾皆是,說明擁抱奧秘需要超越所有宗教和經典的辨別力

詩文神學認為,與其像系統神學的嘗試發展神祇的「科學」論述,神學家還不如嘗試從表達他們生活、親身經驗的詩文中發現天主。詩文神學邀請神學家接受現實為天主啟示的合法來源,並建議天主與日常的經驗都是奧秘,實際上是超真實的(ultra-real),是無法化約為文字的信條或科學證據。詩文神學認為啟示「是令世界震驚的闖入、突破的世界。這不是『超自然』,而是世界運作的振幅方式。生活在歷史中,注定要驚訝、不可預知、和未來。」(卡普托,Caputo 201393)。詩文神學以為神學能比物理學更近似詩歌。詩文神學是文字和思想的藝術以美學和存在的方式向讀者說話,本章形容為喚起某種的心靈覺醒[3]

結論

更重要的是,這種新的演化心靈邀請我們超越,並擴大許多承繼的簡約主義。我們被灌輸要縮小規模以便易於掌握;它使我們沉溺在父權的統治和控制。它顛覆奧秘並且腐蝕具有神靈大能特性的有機整體。在過去八千年到一萬年(後農業時代)的父權時代,我們一直摸不透我們是天主熱情款待的受益者。好客不只關係到人類,同時也關係到彼此間的互動。宇宙和地球的豐富傾向就是基本的好客(承認這種富足具有高度的破壞力量)。樣樣是恩典,我們需要接受這驚人的真理;否則就窮途末路

這種好客帶給我們圓圓滿滿。好客的地球其實是個溫馨的避難所,是偉大神靈的家園,祂的創造能量透過一切萬物來散發。這是神學所需要的起點,不再是某種父權的超越神祇,而是以生生不息的神靈,祂賦予我們地球人和地球能力的恩寵。當神學家尊重心靈與神靈連結(心靈)的起點時,就會採用截然不同的方法,不再以理性的形而上學為根據和更加字面依賴聖經的信仰寶庫,而主要奠基在充滿神靈能量的受造物上奧秘有機聯繫

神學因而成為靜觀、協力的努力,所有人類成為潛在的參與者。人類的奧秘與地球的神聖隸屬在整個有機網絡中。在神靈的氛圍中,萬物是一體。



[1] 即便天主聖父本身也在形成,正如歷程神學家宣稱(A. N. Whitehead 1929also Catherine Keller 2003Hyo-Dong Lee 2014Roland Faber 2017

[2] 考慮通常與聖神相關的自然圖像:「世界上的森林是我們呼吸的肺,臭氧層是保護的皮膚;地球的湖泊與河川是為提供我們靜脈和動脈的生命流液」(華萊士 2002147)。「聖神賦與地球生命的氣息,大地體現聖神對整個造物界的神秘互動生機」(華萊士 2005125

[3] 詩文神學是種神學過程,最初由斯坦利霍珀(Stanley Hopper)和大衛勒羅伊米勒(David Leroy Miller)於1960年代發展,並受到阿莫斯懷爾德(Amos Wilder)在1976年的「詩文神學:神學和宗教想像力(Theopoetic: Theology and the Religious Imagination)」文章大力推展。最近,人們受到卡利德基夫-佩里,魯貝姆阿爾維斯,凱薩琳凱勒,約翰卡普托,羅蘭費伯(L. Callid Keefe-PerryRubem Alves Catherine KellerJohn CaputoRoland Faberand others)等人的新作品恢復對詩文神學的興趣。有用的概述,請參閱斯科特霍蘭德(Scott Holland2007)和希瑟沃爾頓(Heather Walton 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